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角度,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提出了“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家风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把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把家庭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的基础场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虽然两者在内涵上有区别,但精神实质和文化根源上属于同根同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用最简单的24字,清楚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家风建设也涉及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家庭成员的问题,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做好家庭文明建设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家风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两者因为具有文化同根性、内核共同性,家庭内部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上更容易接受,从而更容易转化成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的培育目标提供了最初的场所。家长作为家庭教育和指导的主体,应该以身作则,用“可见、可听、可触摸”的实际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落地,从而上好孩子人生的第一堂课。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家风问题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要自觉净化生活、娱乐、工作和交际等圈子,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领导干部层面得到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的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家风内容要承固拓新。虽然家风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留下了一小部分落后思想的烙印,所以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需求相适应的精华部分,与之相悖离的进行正确辨别,并结合时代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对家风建设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
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媒体”为一体的培育机制。一方面,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活动、召开家长会等形式突出品德教育,注重让青少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家风文化,从而营造崇尚向善、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将社会熏陶和媒体辐射相结合,利用好主流媒体的宣传渠道,传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范,起到引导作用;利用好“微”信息平台,将传统节日等文化中优秀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寻找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传方式。
充分发挥妇女群体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妇联工作优势,深化具有妇联特色的家庭工作,把勤俭治家、诚实为人、宽厚处事、崇学尊礼、温良恭让、善良宽容等优秀道德品质融入家庭生活全过程,同时,积极参与新型家庭道德文明和新型家风建设,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