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家史
《这就是马云》摘编:从“退休”到上市【二】

作者:陈伟 来源:《这就是马云》时间:2021-10-19

定价

  过完上市的流程,稍事休息,我们赶往花旗银行的总部。

  花旗银行总部在派克大道,离我们宾馆不远。

  楼下已经有人在迎接马云了,见面时对方用英语说:“明天是个大日子。”

  “每天都是大日子。”马云笑着回应。

  二楼几个会议区块都布置得很阿里风格,马云到的时候许多投资机构和阿里负责上市的同学正在开会,决定明天上市的最终价格。

  见马云进来,大家起立鼓掌,每个人都面带微笑,看得出各位对这次上市的影响力都非常满意。

  大家合影留念后,马云又和投资人去另一个会议室开闭门会议。

  40分钟后,随着一阵掌声响起,会议结束。

  大家鱼贯来到酒会区域举杯庆祝。

  这时,花旗银行的总裁送给马云一件礼物。礼物用红纸包着,他希望马云现场打开。

  马云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打开礼物,这是一份很有寓意的礼物。左边是哈佛商学院2001年给阿里巴巴写的案例的首页,右边则是我们这次上市招股书的首页。

  哈佛商学院从2001年起连续几年给阿里巴巴写案例,每年都说阿里巴巴的模式不靠谱,说其他哪家哪家的模式才代表着互联网的未来。但结果是被专家们看好的公司,一个个都死在了半路上,只有“不靠谱”的阿里巴巴却走到了今天。

  不仅仅是哈佛商学院,国内“砖家”也一样,前几年说团购网将取代淘宝,去年又说微信将灭了阿里,今年还有人说顺丰的“嘿客”将……

  所以马云说:“学者可以是听来的,而专家必须是自己干出来的。”

  这个世界最不靠谱的不是模式,而是专家,尤其是互联网专家。

  9月l8日下午在花旗银行的总部,上市开盘的价格最后定在了68美元。这个定价比我期望的低了很多,没办法,我说了不算。

合伙人聚会

  当天,公司合伙人大部分都到纽约了。晚上的合伙人聚会定在了一座写字楼的顶楼。

  这座写字楼是马云朋友郭广昌的复星公司去年买的,有60层高。这楼据说已有60年历史了,但看上去还挺现代的,曾经是洛克菲勒和摩根的办公楼。



  马云从另一个会场赶到这里时已经是晚上近11点了。

  看到马云,大家一片欢呼。

  借着酒劲,大家都要求拥抱马云,马云大声说:“女的可以,男的就免了。”

  现场也有高管放声痛哭,平时大家看到的都是他们风光的一面,其实这些年来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内心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还是万幸的,因为跟对了人。

  那天郭广昌没在,复星集团一位副总在聚会结束时送马云下楼。

  马云说:“这楼不错,郭广昌之前说要给我一层的,不知道这话还算不算数。”

  那位副总说:“马总,明天你们公司就上市了,而且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IPo,阿里巴巴来给这幢楼做个冠名吧。”

  “那你们准备付阿里巴巴多少钱?”我开玩笑地问。

  那位副总笑了:“陈伟,算你狠!我们还没开口呢,你倒问我们要钱了。”

  马云听了也笑。

上市这一天

  9月19日,我们不到6点就到马云房间集合了。马云的那些企业家朋友还要早,5点半就正装出发去纽交所了。



  马云一边吃早饭,一边看电视新闻。这天发生的国际大事还真不少:苏格兰独立的公投没有成功;iPhone 6当天首发;甲骨文的创始人埃里森宣布退休。我开玩笑说:“埃里森很聪明,今天退休,他知道我们上市后甲骨文没戏了。”

  当然大部分内容还是在讲阿里巴巴上市。

  纽约的交通早上6点也不顺畅,从酒店到纽交所还是花了半小时。

  我们从边门进到一个会议室先休息。

  过了一会儿,有人来领马云等上市的主创团队一起从正门走到室外空地亮相。虽然当时是早晨7点左右,街上的行人还很少,但纽交所门口却已挤满了人,有来自全球的媒体,还有关心阿里巴巴的人士。维持秩序的纽约警察也很多。

  拍照的人群中还有一些是自发从国内飞来纽约的阿里客户,他们不停地在喊:“马总,马总!看这边,看这里!”

  接着被邀请的一些企业家朋友和投资人,还有公司合伙人以及阿里客户代表们都来到纽交所门口这块空地上,相互合影留念、相互祝贺,每个人都很兴奋。

  拍完照大家回到纽交所,  马云和公司高管来到一个门口贴着“ALIBABA”牌子的休息室,这里提供早餐。

  早餐后,马云、蔡崇庆及陆兆禧三人换上了上市纪念T恤,来到纽交所二楼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演播室,连线国内,马云发表讲话,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现场直播。

分享到:
教育整顿·家风传承 | 从严教子
  粟裕,1907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是共和国第一大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南征北战,驰骋战场,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详细]
乐东一民间收藏家30多年收藏数千件黎族老物件
老物件亮相胡庆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