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故事汇
最美家庭“八一”专辑:承赤子之心 传家国情怀

作者: 来源:澎湃政务:南京妇联时间:2021-08-03

陆夕泉,南京市江宁区纪委监委的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在半个世纪的人生岁月里,他牢记父亲忠心向党、许身报国的谆谆教诲,不仅自己报考军校、投笔从戎,在激情如火的军营里,挥洒了20个春秋,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防事业,而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鼓励支持儿子陆道融接过梦想的接力棒,继续奋进强国兴军的征途上,演绎了“三代炮兵人,一颗赤子心”的动人故事。陆夕泉家庭先后被评为江宁区“书香家庭”、 江宁区“拥军模范家庭”和南京市“最美家庭”。



  接过父辈钢枪,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因为铁心向党,所以忠贞不渝;因为血脉相连,所以薪火相传。陆夕泉走上从军报国的道路,其实并非偶然。其父陆钧南是一名老党员、老军人、老炮兵,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四岁丧父、八岁丧母,是当时生产队里有名的五保户。感念共产党的关心关爱,长大成人后的陆钧南毅然参军入伍。1964年10月10日,为保护原子弹实验基地,陆钧南随部队远赴兰州,在气候恶劣、缺水少粮的高山上坚守3年。随后,奉命出境作战。一次执行任务,陆钧南刚刚转换到另一个炮阵地,敌军飞机就在前一个炮阵地上扔下一颗重达2000磅的炸弹,十几个战友瞬间倒在血泊中。侥幸存活下来的陆钧南,心中暗暗发誓:将从军报国进行到底。自小聆听父亲故事成长的陆夕泉,1989年参加高考时,毅然报考了位于汤山脚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和平年代虽然少了许多直面生死的轰轰烈烈,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却深深印刻在了陆夕泉的心头。从学员到军官,从排长到营长,无论参加驻地抗洪抢险,还是率领部队紧急奔赴林场扑灭大火、跳入冰冷刺骨寒水成功排除炸弹,陆夕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向险而行,硬是把当时的教练营带成了一支“平时能教练、战时能打仗”的过硬部队,并荣立三等功一次。两代人的家国情怀在陆道融的血液里缓缓流淌,他作为家族中唯一男孩,上小学时曾在国防大学将军墙下立誓要将自己的名字刻上去,上初中时曾在作文中立誓要接过爷爷和爸爸的手中枪再铸辉煌。2017年,陆道融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准备报考军校并征求父亲意见。有着二十年军龄的陆夕泉深知其中艰辛,所以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在纸上写下了前人的三句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道融读懂了父亲的意思,这是一名老兵给新兵上的入伍动机教育课,身为军人,必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更须有敢打必胜的信念。陆道融毅然决然向父亲表示,携笔从戎,到部队去!最终,他如愿以偿,成为了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的一名学子,沿着祖辈和父辈的足迹,铿然向前。



  坚守军人本色,让为民初心屹立心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多年来,无论身着戎装、摸爬滚打,还是华丽转身、走向社会,陆夕泉始终坚定信仰永不迷航、践行宗旨永不止步,初心使命永不淡忘、奋斗激情永不减退,始终保持精神家园无雾霾,用淳朴谦逊的行为、纯洁高尚的品质、真挚热烈的情怀,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敬爱的党支部,我若战死,请将我所有积蓄交作最后一次党费……”这是陆钧南当年参战前写下的遗书,也是屹立在陆夕泉心头的闪亮精神航标。陆夕泉自转业至江宁区检察院反贪局后转隶至江宁区纪委监委以来,退役不褪本色,转业不转志向。坚持在工作中享受快乐,追求价值实现不求浮名私利,讲求工作效益不计个人得失,以初心如磐的无我心态、事业如山的昂扬状态和击水中流的冲锋姿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力前行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侦破一个又一个案件,在反贪岗位上又荣立三等功一次,坚决维护了党的纪律,扞卫了国家法律。从小深受陆夕泉教育和感染的儿子陆道融,立志像爷爷和父亲那样,争做新时代战神传人。短短三年时间,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陆军报》等中央级媒体发表稿件30多篇,成为首批入党的优秀学员和学员队支委,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这个志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之远大志向,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之顽强意志,是越是艰险越向前之昂扬斗志。志立则不为得失所惑,志远则不为诱惑所动,志坚则不为困难所阻。爸爸,我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让青春激昂、让生命飞扬。”这是陆夕泉五十岁生日那天,儿子陆道融写给他的一段话,他把年轻的志向写在了平凡岁月里,写在了强军征途上。




  强固精神堤坝,让家国情怀润泽家园。“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只有我们每个家庭、每个成员都来关心国防、支持国防,我们的军队就会更加强大,我们的国家就会走向辉煌。”这是陆夕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段话,也是他对家人时常念叨的一段话。几十年来,在三代炮兵人的接力传承和共同努力下,陆夕泉家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特质——无私奉献、顾全大局、情系国防的大爱情怀。陆夕泉的母亲陈才英,一位来自苏北农村的普通女性。作为军嫂,她默默支持丈夫在部队安心服役;作为军妈,她鞭策儿子在部队建功立业;作为军奶奶,她鼓励孙子早日成为国家和军队栋梁之才。陆夕泉的妻子罗芬,一直向往军营、崇敬军人、热爱军旅。在人们眼里她是女强人,是丈夫的坚强后盾,扶老携幼,无怨无悔,在甘当绿叶、甘洒汗水、甘作奉献的同时,一路激情奋斗,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集团中层领导,还被选为江宁区人大常委。在儿子填报高考志愿时,她又坚决支持儿子建功军营,撰写的家书《要善于与自身短处为敌》被南京市总工会评为二等奖,并在《解放军报》发表。女儿岑沁文,虽然高考时因当年江苏不招收文科女生而与军校无缘,但这并不妨碍她对军营的热爱,时常勉励弟弟陆道融争当新时代战神传人,并于大四下学期报名军队直招军官,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献身国防事业。一路走来,三位女性同无数军人一样,用平凡坚守展现着军属的蒲苇之美,用无私大爱构筑着钢铁长城,用无比的坚韧守望着江山如画。



分享到:
教育整顿·家风传承 | 从严教子
  粟裕,1907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是共和国第一大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南征北战,驰骋战场,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详细]
乐东一民间收藏家30多年收藏数千件黎族老物件
老物件亮相胡庆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