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讳避,触途急切。而江东士庶,痛则称祢。 称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辄呼?《苍颉篇》有“ 倄”字,《训话》云:“痛而??也 , 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则呼之。《声类》音于来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人有了忧患疾病,就呼喊天地呼喊父母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现在的人讲究避讳,处处比古人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江东的士大夫和平民百姓,悲痛的时候就称作“ 袮”。“称 ”是已故父亲的庙号,父亲健在时不允许称呼庙号,父亲去世后又怎么能任意称呼他的庙号呢?《苍领篇》有个“ 倄”字,《训话》释意说:“这是悲痛时呼叫的声音,发音是羽罪反。” 现在北方人感到难过时就呼叫这个声音。《声类》则将“ 倄”字 注为于未反,现在南方人感到困苦时也有呼叫这个音的。这两种读音按照人们各自的乡俗,都是可行的。
作者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识,一生着述甚丰,所着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来源:摘编自《中华家训经典大全集》,秦泉主编,北京外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