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的来源相传与黄帝有关。据有关书籍记载,黄帝有孙名安,居于西方,称安息国。东汉灵帝时,其裔孙安清入朝洛阳并留居下来,以翻译佛经为业,世称安世高,其后代便以安为姓。后来,这支安姓人又因避乱迁徙到安定、辽东、武威等地。北魏时,又有安息王子来朝,被赐名安同,他的后代也姓安。唐代,原在中亚地区的康居国民有九姓归附唐朝,被称为“昭武九姓”,其中之一便姓安,成为安姓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
除上述以外,安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人安禄山本姓康,后被改姓安;明朝人孟格本为蒙古族人,被改汉名安汝敬;清代满族有姓安德,后也改姓安。更有甚者,远在今菲律宾一带的苏禄国王的后代入朝清朝皇帝,后来留居中国,也以安为姓。另外在当代傣、回、藏、壮、满、彝、裕固、蒙古、布依、达斡尔等民族中,也都有人以安为姓。
作为安姓主体的汉族安姓,历史上曾有过姑臧、武威(皆属甘肃)、河内(今河南温县)等郡望,产生过汉代太守安成、翻译家安世高、北魏名将安同、唐代名人安禄山、五代将领安重荣、明代布政使安然,当代原有民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少将安东等着名人物,以及四川广元《安氏族谱》等家谱、“永元益绍景,友勇靖宝基”等字辈,“源自轩辕,望出姑臧”等堂联。在分布上,安姓以河北人口较为集中,另外在安徽、河南、山东、陕西、云南等省也都有所见。
颜姓是一个与黄帝有关的姓氏。相传黄帝孙颛顼有玄孙陆终,陆终第5子名晏安,晏安的后代,在西周初年被周武王分封在邾(今山东邹县东),建邾国,史称邾武公。他的原名是曹挟,又名夷甫,字伯颜。
建国后又封少子友于郳(今山东腾州东),别称小邾子。为表明血统所出,小邾子的后代便以颜为姓,进而发展成为颜姓的最主要支派。
除上述一支外,颜姓还有一支发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是西周名臣周公的后代。西周初年,周公被封为鲁国国君,因在朝廷任职而派长子伯禽到鲁国赴任。后来,伯禽又把子孙中的一支分封在颜邑(约在今山东邹县一带),使他们任职于鲁国,衣食于颜邑。这支周公的后代,后来也以地名为姓氏,姓颜。其中如孔子的母亲征在,便是这支颜姓人中的一个。
南朝文学家颜延之(图片来自网络)
由上可见,颜姓的来源与其他姓氏相比要简单得多,在发展中,也基本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一枝独秀。特别是在春秋末年,由于这支颜姓人中的颜回成为孔子颜、曾、思、孟四大弟子之一,后代人尊崇孔子,颜回也因此得到尊奉,其所在的姓氏进而也成为尊贵的姓氏,在修谱、字辈等方面得以享受与孔姓相同的礼遇。甚至直至今天,颜姓人在取名时仍然使用这样一段与孔姓字辈相同的字辈谱:“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光毓传继广,照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当然,颜姓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作《家庙碑铭》,其中有这样几句:“系我宗,邾颜公,子邦郳,鲁附庸。”在一些颜姓家庙上,也使用这样的堂联:“馨香分郭外之田,夕膳晨馐,岂敢作拾尘野祭;展拜守家中之训,左昭右穆,何须缙争坐名书。”使人读后,很容易发现其姓族特色。
另外,颜姓历史上也融入过女真完颜氏等其他姓氏,当代也有满、白、壮、苗、土家、毛难等民族的人姓颜。但就其主体论,仍以琅邪(今山东临沂),东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为郡望,以今山东半岛为主要聚居地区,以及把颜回和南朝文学家颜延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史学家颜师古、清代理学家颜元、民国中共烈士颜昌颐、当代少将颜德明等人当作代表人物。
倪姓是一个早期血统与颜姓相同的姓氏,在历史上又写作郳或儿。相传黄帝的裔孙邾武公分封次子肥(少子友)于郳,建郳国,其地在今山东滕州东。由于郳国由邾国分衍而来,有时也被称为小邾国。后来,在战国时期,郳国被楚国灭掉,公子肥的后裔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姓郳。为避仇人迫害,后来改姓倪或儿。
劳动模范倪志福(图片来自网络)
倪姓得姓以后,主要在今山东半岛一带发展,并在千乘(今山东高苑北)等地形成望族。北魏时,有一支出自鲜卑族的人改姓为倪,他们原来的姓氏为贺倪。清代,满族中有倪姓。当代,回、苗、白、傣、蒙古、土家、仡佬、哈尼等民族中也有倪姓。这些民族的倪姓人主要居住在各自的民族聚居之地,汉族倪姓则以山东、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为多。
倪姓历史上,主要有汉代扬州刺史倪谚、唐代刑部郎中倪若水、宋代大理寺卿倪祖常、元代画家倪瓒,明代户部尚书倪元璐、当代语言学家倪海曙、劳动模范倪志福等着名人物。在某些倪姓家谱上,以“天元化二,维文兴邦”等作为字辈谱;一些倪姓祠堂,也以“源自姬姓,望出千乘”等作为楹联。
章姓的来源相传与炎帝有关。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分封在今山东半岛一带,建齐国。后来,齐国把王公贵族重新分封,其中的一支被分封在鄣(今山东章丘),成为齐国的附庸国之一。春秋时,鄣国被齐国灭亡,国民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姓氏,姓鄣。后因认为国家已不复存在,又去掉国名中的偏旁“邑(耳)”,成为今天常见的章姓。
章太炎(图片来自网络)
除上述一支外,章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其中如相传黄帝的后代中有一支以任为姓,任姓的一支,后来又进一步分衍出章姓。又如元朝人章卿孙原姓刘,因由章姓人抚养长大,也以章为姓;清代满族中有一些以复姓章佳为姓的人,后来改为单姓章;当代土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为姓,后来也省作单姓章。
章姓尽管来源复杂,在发展中则以出自炎帝之后的章姓人为主体,以及以河间(今河北献县)、豫章(今江西南昌)等为郡望,以“弘邦兴泰,泽运嗣昌”等为字辈,以“望居冀赣,源自炎黄”等为堂联,以战国齐威王将章子、秦大将军章邯、汉太中大夫章明、南朝大将军章昭达、宋宰相章惇、清史学家章学诚、章太炎、当代艺术家章金莱(六小龄童)等为代表人物,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为主要聚居之地。
(文章来源:《新百家姓寻根探秘》王大良编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